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升高,我國成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超過10%。在糖尿病早期,臨床癥狀往往缺乏典型的口渴、多飲、多尿和消瘦的表現,容易人們被忽視。身體出現以下5個信號時,就需要引起重視,趕緊檢測血糖是否正常。
吃完沒多久就餓了。正常情況下,人體在餐后30分鐘為胰島素分泌的早期高峰(即早時相),可以迅速抑制血糖升高;后面胰島素會維持一個高于空腹水平但低于峰值的分泌(即晚時相),在餐后3小時左右逐漸降至餐前水平。而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分泌延遲,會出現“晚高峰”,因此,在2型糖尿病早期甚至糖尿病前期時,即使餐后血糖已降至正常,但晚時相的胰島素還處于較高水平,可導致血糖快速下降,甚至低于正常值,使患者餐后2~3小時出現饑餓、心慌、手抖、大汗等低血糖反應。減少飲食中碳水化合物比例,特別是易消化吸收的粥、湯面等,或少食多餐,都可改善餐后低血糖癥狀。
尿量增多,咽干舌燥。葡萄糖是滲透性物質,有利尿作用。人體血糖升高,可引起尿量增多,身體水分減少,繼而導致咽干舌燥、飲水量增加。如果出現多尿、口干、多飲的情況,可能是身體提醒需要去醫院檢查血糖的信號。
體重下降。胰島素不足會使機體無法轉化利用多余糖分,導致體內血糖升高,還會增加脂肪和蛋白質的分解,引起體重下降。無論是否肥胖,如果短時間內出現無明顯誘因的體重下降,并伴有多飲多尿癥狀,則需警惕糖尿病的發生。
皮膚瘙癢。血糖過高會刺激神經末梢,使患者產生皮膚瘙癢的感覺;而且,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多既能引起滲透性利尿,還能使血滲透壓高于周圍組織液,導致其中的水分向血液轉移,從而使患者汗液減少、皮膚干燥,加重皮膚瘙癢的癥狀。這種情況可以通過控制血糖、外涂潤膚乳、補充維生素及營養神經等方法改善。此外,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較低,可能出現真菌、細菌等皮膚感染的情況,也會表現為皮膚瘙癢,需要去醫院進一步診治。
視力變差。血糖過高時,負責調節人體視物遠近的晶狀體中水分會增多,其滲透壓會發生改變,從而導致晶狀體變凸,可能引起一過性近視,表現為視力變差。血糖改善后,這一癥狀可以好轉。部分患者在長期高血糖得到控制后,也有一過性視力下降的情況,隨著血糖平穩,會逐漸恢復正常,無需擔心。此外,長期高血糖可能引起很多眼部并發癥,包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、黃斑水腫、白內障、青光眼等,因此當出現視力變差時,應及時到醫院完善血糖和眼科檢查?!?/p>
凡注有"環球傳媒網"或電頭為"環球傳媒網"的稿件,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;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"環球傳媒網",并保留"環球傳媒網"的電頭。